首页 > 古典文学 > 比利时的哀愁 > 注释

注释(1/2)

目录

[1] 圣贝尔纳德(bernadette ubiro):出生于法国的天主教圣徒。她十四岁时在一个岩洞附近看到圣母马利亚显灵。随后,她一生中还曾多次见到过圣母显灵,她本人逝世后被天主教封圣。这里是用来戏称一处岩洞。

[2] 弗拉芒语(fleisch):比利时北部使用的荷兰语,与法语并列为比利时官方语言,是弗拉芒族人所用的语言。在荷兰称荷兰语,在比利时称弗拉芒语。

[3] 霍屯督人(hottentots):生活在南部非洲的土著族群,自称“科伊科伊人”(khoikhoi)。“霍屯督人”是荷兰殖民者对其的蔑称。这里用来指蒙昧无知的小孩。

[4] 《罗莎·玛丽》:美国歌舞喜剧,讲述加拿大森林里印第安女孩的爱情故事,1928年改编为同名默片。1936年又改成有声电影,传入中国,当时译为《凤凰于飞》。

[5] 狄安娜·杜宾(deanna durb,1921- ):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女影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

[6] 大卫基金会(davidsfonds):创办于1875年的一个天主教组织,致力于发展比利时地区的弗拉芒语文化。

[7] 拉普斯金(rasput,1872-1916):俄罗斯的一个修道士,被传为恶魔巫师,曾因救治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儿子阿列克谢而进入宫廷,在皇后支持下把持后宫大权。

[8] 维娜·吉布森(wynne gibn,1905-1987):美国电影演员,其名声在20世纪30年代盛极一时。

[9] 白亚德(bayard):比利时登德尔蒙德(denderonde)小城中流传着关于这匹马保护自己的主人免遭查理大帝囚禁的故事,该城每十年会举办游行活动纪念这匹马。白亚德马后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0] 德卡威(dkw):原为丹麦人乔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j&248;rn skafte rassen)发明的玩具发动机“男孩梦”(des knaben wunsch),1922年被改良为摩托车发动机“小奇迹”(das kleer wunder)。1927年,拉斯穆森推出了配有新型发动机的奥迪车,也以dkw命名,经过改良,成为20世纪30年代德国产量最高、最受欢迎的小型汽车。

[11] 恩格尔(enl):后文中玛丽·安尔的昵称,也是“天使”的意思。

[12] 安泽海姆(anz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个区。

[13] 欧梅尔:多博雷的姓。

[14] 圣阿契尔·拉蒂(achille ratti,1857-1939):教皇庇护十一世,1922年被推举为教宗。

[15] 圭多·赫泽拉(guido zelle,1830-1899):19世纪比利时最重要的弗拉芒语作家,以其代表作《墓园之花》推动了弗拉芒语诗歌复兴,诗歌多以自然与宗教为题材,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情感。

[16] 赫尔曼·特尔林克(heran teirlck,1879-1967):比利时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以弗拉芒语写作。

[17] 布兰肯贝尔赫: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海滨城市。

[18] 威廉·退尔(wilhel tell):传说中的瑞士民族英雄,在13和14世纪之交带领瑞士民众反对奥布斯堡王朝暴君的统治。传说他曾被迫射击自己儿子头上顶着的一只苹果。他准备好了两支箭,拉弓之后一箭射中苹果。而另一支箭他是准备失手时射杀刁难他的军官的。

[19] 奇酿(elixir d&039;anvers):比利时名酒,始于1863年。

[20] 亨利库斯·拉米罗伊(henric iroy,1883-1952):布鲁日第二十三代大主教。

[21] 雷克斯(rex):一个比利时法西斯主义政党,其名字源自拉丁语“christ rex”(基督即王),创始于1918年,具有基督教色彩,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比利时地区的时期与纳粹紧密合作。

[22] 列奥普德国王(leopold 3,1901-1983):比利时国王,1934-1951年在位,1940年在德国入侵中投降,在比利时被占领期间对纳粹德国表现暧昧,战后受到本国人民谴责。

[23] 圣主显灵节:基督教节日,其实是最初的圣诞节,为1月6日,也称为“三圣节”。

[24] 在《圣经》传统中,善良牧羊人是基督的形象之一。许多宗教画遂以此为题材。

[25] 原文为:“dies irae, dies il”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拉丁语基督教颂歌的第一句,歌词描写了末日审判的情景。这首歌从14世纪以来多用于葬礼弥撒。

[26] 莱昂·德雷勒(léon degrelle):比利时的雷克斯运动创始人,崇拜希特勒,后加入党卫军,雄心勃勃要建立“大弗拉芒”国家,吸引了很多青年追随他。

[27] 金马刺战役:于1302年7月11日在弗兰德地区由平民发起的反抗法国占领军的战役,弗兰德平民以少胜多,大败法军,后来将法国贵族的金马刺示众。

[28] 圣母马利亚在基督死后悲痛地怀抱基督是基督教绘画和雕塑的常见题材。

[29] 扬·贝尔西曼斯(jan berchans,1599-1621):虔诚的耶稣会士,1888年被教皇封圣。

[30] 括号里为正确发音。此处是想模仿梅尔克口齿不清的样子。

[31]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下文中出现的“14-18年”都代表此意。

[32] 即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罗马士兵所做过的事。各福音书中对此都有记载。

[33] 恩维尔·帕夏(enver pascha,1881-1922):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领袖,在一战期间号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阵营。

[34] 埃特纳火山(onte etna):欧洲最大的活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海岸。

[35] 斯特龙伯利火山(stroboli volcano):意大利半岛西边的一处活火山。

[36] 共济会(freeanry):出现于18世纪西欧的准宗教兄弟会团体,会员散布全球,倡导博爱、自由、慈善,在纳粹控制欧洲期间遭受诬陷和残酷镇压。

[37] 奥里诺科河(orion):南美洲第三大河。

[38] 易洛魁(iroios):北美原住民联盟。

[39] 苏族人(sioux):北美的一个印第安部落。

[40] 根据圣经《马太福音》,耶稣的使徒犹大为了向犹太祭司指认耶稣而亲吻了他。犹大之吻用来指暗藏杀机的亲吻或示好。

[41] 佩特鲁斯·卡尼西乌斯(petr canisi):16世纪的教父、基督神学家和作家,荷兰最早的耶稣会信徒之一。后来被教皇封圣。

[42] 指杰夫·谢亨斯(jef scherens),比利时场地自行车赛运动员,从1932年至1937年六次蝉联场地自行车赛世界冠军。在比利时获得昵称“小猫仔”。

[43] 尖刀(kris):也称马来短剑,是出自东南亚马来群岛与马来半岛的一种短刀,刀锋和刀柄都是弯曲的。

[44] 圣母马利亚周年:按照圣母马利亚一生的经历,在其受孕、产子、悲悼基督受难、去世、升天等日期进行纪念活动而形成的一年周期。

[45] 全城与全球祈福(urbi et orbi):罗马教皇在复活节、圣诞节或自己登基之日公布的祈福致辞。

[46] 圣母大殿(basilika santa iore):位于意大利罗马,是天主教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

[47] 法利赛人(pharisees):犹太教四大派别之一,在《新约》中被描述为伪善自大的教条主义者,与基督对立。

[48] 扬·贝尔希曼斯(jan berchans):来自弗拉芒地区的耶稣会士,后被教皇封圣,是青少年学生的保护神。

[49] 泽佩林菲尔德集会(zeppelfeld):在纽伦堡附近,自1933年起被纳粹党及其政府用于阅兵和向元首致敬的集会。

[50] 姓名的这两个单词(arcel ortelans)都以“”开头。

[51] 蒂罗尔(tirol):奥地利西部及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是著名旅游胜地。

[52] 托马斯·阿奎因所写的赞歌《皇皇圣体》。

[53] 阿帕契人(apache):美国某些原住民部族的统称。

[54] 卡尔:卡尔一世,丹麦国王克努特四世之子,在父亲死后移居弗拉芒地区,后成为弗兰德公爵。死后被封圣。

[55] 菲利奇杨·弗伐克(felicien vervaecke):比利时自行车赛手,在20世纪30年代多次在环法自行车赛上获奖。

[56] 小学期(trister):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的学制下的一个学期。

[57] 威廉·退尔(wilhel tell):为瑞士独立而斗争的传奇英雄。

[58] 魔幻神灯(terna ica):欧洲17-20世纪使用的幻灯片投影仪。

[59] 瑞士的吕特利草坪被称为“瑞士的摇篮”。相传乌里、施威茨、下瓦尔登的代表于1307年便是在这里宣誓结盟对抗哈布斯堡王朝,从而开创瑞士建国的历史。

[60] 盖斯勒(ssler):传说中哈布斯堡王朝派去统治瑞士地区的地方长官,后被威廉·退尔射杀。

[61] 平头盔(toy):德语区在19、20世纪对英国士兵的戏称。平头盔是英国士兵在一战中首次使用。

[62] 屈斯纳赫特(ksnacht):瑞士中部地名。传说中威廉·退尔打败盖斯勒总督的地方。

[63] 阿斯特丽德王后(een astrid of belgiu):原本是瑞典公主,后嫁给比利时国王列奥普德三世。他们在屈斯纳赫特遭遇车祸,王后去世。

[64] 耶瑟尔纪念碑:纪念一战中阵亡的弗拉芒士兵的纪念碑。

[65] 原文为法语。法国人为了纪念法国王后克劳德,将青梅命名为“ree-cude”。

[66] 贝克曼斯(baekelans):对贝克朗(baekendt)的尊称。

[67] 莎华炫(&199;a va seul):比利时著名鞋油品牌。

[68] 圣罗奇(sat roch)是天主教圣徒,传说中救助了很多患黑死病的人,在自己染上黑死病时则得到了一只狗的帮助。他的雕像或画像旁总有一只狗相伴。

[69] 原文为德语。

[70] 派契利(pacelli):也即教皇庇护十二世,1939年即位。

[71] 即里戈莱托(rigoletto),威尔第从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改编的著名歌剧中的人物。

[72] 贝尔加(belga):比利时的一个著名香烟品牌。

[73] 班卓琴(banjo):美洲黑人的一种乐器。

[74] 即前文说的金马刺战役。

[75] 莱厄河(leie):流经法国和比利时地区的一条河。

[76] 柯尼希与鲍尔(koenig und bauer):德国历史悠久的印刷机制造厂。

[77] 保罗—亨利·斯巴克(paul-henri spaak):比利时著名政治家,自1938年起出任比利时首相,坚持反战中立,1940年起流亡英国。战后再度出任首相,并曾任联合国大会主席。

[78] 1939年美国奇幻歌舞电影《绿野仙踪》中桃乐丝所唱的歌曲。

[79] 墨西哥的革命歌曲,是于1934年上映的一部美国同名音乐短片的主题曲。

[80] 《布拉班之歌》(braban&231;onne ):比利时国歌,这里作者有意用了法语。

[81] 内尔维族(nervier):居住在比利时地区的古老部落,属于高卢人。

[82] 位于比利时布鲁日市中心的一座中世纪钟楼。

[83] 银行家的名字叫ldsack,意思为“钱袋子”。此处为揶揄。

[84] 阿尔贝国王(albert i of belgiu):比利时国王,1909-1934年在位,列奥普德的父亲。

[85] 瓦隆人(wallonen):比利时讲法语的瓦隆大区的居民。

[86] 复活节前的星期四,为纪念基督最后的晚餐而常有圣餐礼,复活节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西欧有在复活节送彩蛋的习俗。

[87] 沃德薇剧(vaudeville):盛行于法国19世纪的滑稽歌舞剧,后来被美国吸收并改造为包含多种歌舞杂耍的舞台表演,在20世纪上半叶风行欧美。

[88] 指列昂·布鲁姆(léon b),法国政治家和作家,社会党人,1936年出任总理,维希政府期间被捕入狱。

[89] 即休伯特·皮埃罗(hubert pierlot),比利时政治家,1939年出任首相。

[90] 源自比利时弗拉芒语民歌《霍勒的蒂尼克》(teke van heule ),以比利时西弗拉芒区一个小镇女孩蒂尼克(teke)为原型。

[91] 蒙特卡洛(ontecarlo):摩纳哥城市,以赌场出名。

[92] 即扬·布雷德尔(jan breydel),在金马刺战役中领导布鲁日市民反抗法国的起义领袖之一。

[93] 多尼采蒂(donizetti):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后文《爱情魔药》是他的成名作。

[94] 拉辛(race):法国17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95] 阿斯普列蒙特·林登(d&039;aspreont lynden):比利时著名政治家,1939年至1944年任农业部长。

[96] 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ber):英国政治家,保守党人,1937-1940年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纳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他的兄长奥斯丁·张伯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97] 但泽原属普鲁士王国,一战后成为不受德国控制的自由市,后被纳粹德国侵占,二战后成为波兰领土。

[98] 第五纵队:其概念出自西班牙内战,后用来泛指国内潜藏的敌国间谍。

[99] 《铁心王子》:1937年开始发表的美国漫画系列,讲述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故事。

[100] “你”:用于亲人或者平辈好友之间的称呼。上下级或陌生人之间要用敬语“您”。

[101] 加利·库珀(gary oper):好莱坞著名男星。

[102] 简·哈露(jean harlow):好莱坞著名女星。

[103] 彼得·贝诺瓦(peter benoit):比利时19世纪著名作曲家,致力于倡导弗拉芒民族音乐。

[104] 伊曼努埃尔·希尔(eanuel hiel):比利时19世纪弗拉芒语诗人。

[105] 黑体标记处原文为德语。

[106] 出自欧洲16世纪的棋盘游戏,参与者掷骰子来决定进格数,和终点都是鹅图案。

[107] 卡尔·马特(karl artell):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王国的丞相,曾率兵阻挡了信伊斯兰教的倭马亚王朝对欧洲的侵入。

[108] 尼民盟(verda):大尼德兰民族士兵联盟,比利时的亲法西斯主义政党,存在于1931-1941年。

[109] 在1384-1482年,勃艮第公国统治了上述地区构成的低地国家,形成尼德兰区。后被法国与奥地利瓜分。

[110] 印第安(dian):美国著名摩托车厂,成立于1901年。

[111] 沙勒洛瓦(charleroi):比利时法语区的一座城市。

[112] 贝都因人(bedou):在阿拉伯半岛过着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

[113] 波希米亚人(bohéien)在法语中原指来自中欧波希米亚地区的流浪民族。后泛指不容于主流社会的流浪汉,19世纪末也用来指处于社会边缘的艺术家群体。

[114] 达米盎神父(father daian):出生于比利时的天主教神父,被派往麻风病患者聚居的莫洛凯岛传教,帮助当地麻风病人,后因患病去世,被封圣。

[115] 《新约·约翰福音》里提到了七重灾难降临人世,但是埃及遭受的是十灾,记载于《旧约·出埃及记》。

[116] 中世纪的一种骑士受封仪式,用剑敲打青年男子肩头,让后者成为骑士团的一员。

[117] 《李斯特勋爵历险故事集》(lord lister ):是1908-1910年初次出版的德国畅销故事集,主人公号称“李斯特勋爵”。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风靡欧美。

[118] 原文为意大利语“bravo, da capo”。

[119] 赫尔曼·戈林(her):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希特勒亲信,盖世太保首长。

[120] 弗兰茨·莱哈尔(franz lehár):匈牙利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微笑之国》的作者。

[121] 莱哈尔的另一部歌剧。

[122] 原文是模拟中文发音的字母。

[123] 原文为法语“tourjours urire”。

[124] 布兰肯贝尔赫(bnkenber):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海滨城市。

[125] 《旧约·出埃及记》中,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在红海前用手杖一指,红海中便分出一条道路让他们通过。

[126] 肩章(skapulier):本来指天主教派的一种法衣,无袖,披挂在身上。后演化成挂在胸前的小布囊。

[127] 德国浪漫派作家路德维希·苇克(dwig tieck)的童话剧《穿靴子的公猫》中的虚拟人物。公猫帮助男主人公冒充卡拉巴斯的伯爵娶到了公主,让其成为王国统治者。

[128] 托马斯(thoas):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怀疑过耶稣复活。

[129] 奥斯坦德:比利时西弗兰德的一座城市。

[130] 第三会修士(terziar):天主教的一些教派中有别于第一修会修士和第二修会修女的第三类,未发圣愿的修士。

[131] 原文为拉丁语。

[132] 巴力西卜(beelzebub):《圣经·旧约》中的鬼王,七宗罪中的贪食,最强大的堕落天使。

[133] 圣克里斯多福(chrishor):基督教早期的殉道者,传说他曾将化身孩童的耶稣扛过河。

[134] 德拉哈耶(dehaye):法国一家老字号汽车制造厂。

[135] 维多尔(veedol):美国著名机油品牌。

[136] 即理查德一世(richard1),中世纪的著名英格兰国王,因为勇猛而得到了“狮心王”的称号。

[137] 梅尔西·阿尔让多尔(enteau):奥地利18世纪外交官,曾出任法国、比利时和英国特使。

[138] 梅特涅—温纳堡():奥地利著名外交大臣,曾主持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

[139] 西里尔·菲夏弗(cyriel verschaeve):弗拉芒的教士、民族主义者和作家。

[140] 《新闻快报》(het atste nieuws ):创建于1888年的荷兰语日报,在比利时弗拉芒语区极为流行。

[141] 维奥蕾特(violet)和紫罗兰色(violett)发音相同。

[142] 阿尔贝·迪布(albert dubot):法国20世纪著名漫画家。

[143] 原文为拉丁语“te ablvo”。

[144] 利口力娇酒(elixir d&039;anvers):一种饭后甜酒。

[145] 《拉特兰条约》(patti teranensi):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与教宗代表达成的协定,规定了梵蒂冈教皇国的独立地位及教皇与意大利王国各自在宗教和世俗政务上的职责和权力。

[146] 马塞尔·金德(arcel kt):比利时著名赛车手,从1935-1951年赢得过31场比赛的冠军。

[147] 罗伯特·贝登堡(robert baden-powell):英国军官,于1907年举办第一次男童露营,被视为童子军的开端。

[148] 原文为英语“fair py”。

[149] 苏族人(sioux):北美印第安部落。

[150] 温彻斯特(chester):温彻斯特武器厂制作的霰弹枪。

[151] 希伯来传说中受到两个行污未遂的老头诬告的美貌妇人,后来收入被看作伪经的《经外书》。美艳的苏珊娜与两个老头成为西方艺术史中一个重要的绘画题材。

[152] 卢尔德(lourdes):法国南部小山城。

[153] 法蒂玛(fátia):葡萄牙中部小城。

[154] 牧羊女游乐园(folies bergère):巴黎著名的游乐演艺场所。

[155] 提诺·罗西(to rossi):法国著名歌手,在20世纪30年代风靡法语区。《玛琳内拉》是他的成名作。

[156] 切尔西俱乐部(chelsea football cb):创立于1905年的著名英国足球队,参加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

[157] 指贵族。

[158] 原文为英语“goodbye”。

[159] 爱德华·弗缪伦(edward verulen):笔名为瓦尔登·欧姆(warden oo),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弗拉芒语作家,被视为西弗拉芒地区的民族作家。

[160] 皮卡迪(picardie):原来位于法国北部的一个大区,历史上也曾经被看作弗兰德的一部分,一战期间是主要战区之一。

[161] 漫游者(rablers):荷兰爵士乐队,其音乐在二三十年代通过收音机风靡荷兰等地区。

[162] 盖尔哈德·墨尔卡托(rhard rcator):16世纪著名地理学家和地图制作家,出生于弗兰德地区。

[163] 原文“balkon”兼有“阳台”和“乳房”的意思。

[164] 威廉·凡·古力克(willeulik):13世纪的著名弗拉芒贵族,曾在教会任职,后参加反抗法国国王的弗拉芒起义。

[165] 即爱德华·达拉第(édouard dadier),1933-1940年三度出任法国总理。

[166] 即菲利普·勒克莱尔·德·奥特克洛克(philippe leclerc de hautecloe),实际上只是法国著名将领。

[167] 即维克托·埃玛努埃莱三世(vittorio eanuele 3),意大利国王,1900-1946年在位,一战后其实是墨索里尼的傀儡。

[168] 平沼骐一郎(ひらぬま きいちろう):日本政治家,曾任首相。

[169] 路德维希(dwig):路易斯(louis)对应的德语名字。

[170] 对维奥蕾特的昵称。

[171] 卡西莫拉尔(kaasior):据说是所罗门魔神中的一个,形象是长有鹰翼的犬类。

[172] 《斯诺埃克年鉴》(snoeck ):比利时一本著名杂志。

[173] 彼列(belial):《圣经》中出现过的恶魔,曾是天使,与基督作对。

[174] 即赫尔曼·威廉·戈林(her),纳粹德国的重要军事首领,希特勒的亲信,盖世太保首长。

[175] 阿尔及利亚当时还属于法国。

[176] 即吉诺·巴尔塔里(go bartali),意大利著名自行车赛车手,两次赢得环法自行车赛。

[177] 迪斯特(diest):比利时的一座城市。

[178] 玛莲·黛德丽(arlene dietrich):著名女影星,出生于德国,纳粹掌权后移居美国。

[179] 浪漫(roantisch)和罗曼语(roanisch)发音相近。法语属于罗曼语系。

[180] 萨斯·范·亨特(sas van nt):荷兰小城,邻近比利时边界。

[181] 比利时大众化童装品牌。

[182] &16034;&15970;狓(okapi):在非洲扎伊尔森林里发现的一种大型哺乳动物,长颈鹿科偶蹄动物。

[183] 源自中世纪的传统,布鲁日每年五月举行活动,敬奉传说中保存在圣血教堂中的耶稣圣血。

[184] 《圣经》中,亚当、夏娃用无花果叶子遮住性器官。

[185] 教会中有别于第一会(男性修道士)与第二会(修女)的团体。团体成员一般还未得到圣职。

[186] 弗罗斯特(frost):亦有“霜冻”的意思。

[187] 圣特蕾莎(sat teresa of ávi):西班牙16世纪天主教圣徒。

[188] 卡卡(kaka):主要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鹦鹉。弗拉芒语中,“屎”(kak)和该种鹦鹉名发音相同。

[189] 《圣经》中的伪君子。

[190] 即被圣膏油涂抹,被上帝指派为弥赛亚者,《圣经·新约》中“基督”就是受膏者之意。

[191] 《圣经》中的典故,遭打劫的犹太人被路过的好心撒玛利亚人救起。

[192] 十戒中第六条即“毋行邪淫”。

[193] 根据《圣经》,佩德鲁斯,即耶稣门徒彼得在鸡鸣以前连续三次否认自己与耶稣的关系。

[194] 阿拉姆语(araaic):隶属于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

[195] 巴勒斯坦地名,根据《圣经》,此地是耶稣基督的故乡。

[196] 托加长袍(toga):古罗马市民穿的整段布做成的宽松长袍。

[197] 路西法(cifer):《圣经》中的晨星,后传为堕落天使或撒旦。

[198] 雅典娜号(athenia):自1923年开始服役的英国邮轮,于1939年9月3日被德国潜艇击沉,是二战期间英国受到的第一次德国潜艇袭击。

[199] 波兰的一座城市。

[200] 弗里格(vlieghe)这个名字和弗拉芒语中的动词“飞”(vlien)同源。

[201] 作者为奥托·索格罗(otto glow),祖籍德国的美国漫画家,20世纪30年代初所画的连环画《小国王》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202] 船只容积的计量单位,1登记吨相当于283立方米。

[203] 尼克·卡特尔( nick carter):新西兰自行车赛手,15岁就已经参加比赛。

[204] 弗拉芒语中的天使拼写是“enl”。

[205] 二战期间德国空军使用的一种机型。

[206] 容克斯(junkers):同名飞机制造商开发的空运飞机,“junker”与其发音相近,是“年轻地主”的意思。

[207] 康斯坦茨(konstanz):德国南部博登湖旁的城市,与路易斯妈妈的名字“nstance”发音相近。

[208] 根据《圣经》,福音书作者之一,圣徒马太曾做征税官。

[209] 纳粹德国在二战开始前,在自己的西部边境上修筑的防御体系。

[210] 阿多尔夫·马科斯(adolf ax):自1909年起任布鲁塞尔市长直至1939年去世,在一战期间便曾反抗德国的占领。

[211] 天主教由神父对临终者或病人涂抹橄榄油的仪式,旨在祈求上帝宽恕死者罪孽,让其可升入天堂。

[212] 公元前2世纪在莱茵河下游反抗罗马的高卢人,比利时人将其看作自己的祖先。

[213] 指刚出生的耶稣。当时有东方三圣人前来敬献礼物。

[214] 彼拉多(pit):审判耶稣的罗马巡抚。他后来洗手以示不负处死耶稣的责任。

[215] 菲利普·德·皮雷塞恩(filip de pillecijn):20世纪比利时作家,弗拉芒语运动代表。

[216] 维索尔伦(verschueren)是弗拉芒语词典专家,编纂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百科全书词典。

[217] “让某人从篮子里掉出来”是源自中世纪的谚语。当时少女拒绝坐篮子来幽会的求爱者时会让他掉出去。故这句话可指拒绝某人的求爱。

[218] 马斯河(aas):流经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一条河流。

[219] 第三等级审讯是在20世纪30年代法庭中采用酷刑逼供时的委婉说法。

[220] 温莎公爵夫人:华里丝·辛普森(wallis sipn),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的妻子。爱德华为娶她放弃王位,受封温莎公爵。

[221] 吕西安·勒隆(cien lelong):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

[222] 代夫特青瓷(delft be):以其产地荷兰城市代夫特(delft)命名的一类陶器。

[223] 小铁灵(t lizzie):福特t型车的昵称。

[224] 图尔奈(tournai):比利时南方城市,位于法语区。

[225] 伊瑟尔塔:建立在伊瑟尔(ijzer)河边的一个纪念碑,用以纪念一战期间牺牲的弗拉芒士兵。1920年开始,成为弗拉芒人定期朝圣的地址,这一朝圣活动也成为弗拉芒独立运动的组成部分。

[226] 毕埃罗:休伯特·毕埃罗(hubert pierlot),1939-1945年任比利时首相。

[227] 复临派(adventis):美国人威廉·米勒(willia iller)于1831年创办的一个基督教组织,谨遵第七日为安息日,相信基督会第二次降临。

[228] 这里指犹太教的割礼,为出生八天的男婴割去阴茎的包皮。

[229] 《去蒂珀雷里的路长又长》(it&039;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一战期间在英国士兵中流行的一首歌曲,蒂珀雷里(tipperary)是爱尔兰地名。

[230] 帕特与帕塔兄(pat and patachon):默片时代的丹麦著名双人喜剧组合。

[231] 埃本—埃玛尔要塞(fort eben-eael):位于荷兰与比利时边界的防御工事,原本用来抵御德国军队的入侵。

[232] 古德里安:即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z wilheluderian),德国著名陆军将领,闪电战创始人。

[233] 原文为拉丁语。

[234] 《漫步兰贝斯》(the beth walk ):歌曲名,出自英国1930年的一部音乐剧,该剧后来改编成电影。

[235] 托米(toy):对英国兵的戏称。

[236] 加里·库柏(gary oper):美国著名影星,曾在1935年的一部电影里出演在孟加拉历险的英国军官。

[237] 威廉敏娜(wilhela):在二战期间带领荷兰王室流亡英国,支持荷兰本土的抵抗运动。

[238] 普雷尔(pyers):英国香烟品牌。

[239] 林堡(li):比利时东北部省区,与荷兰交界,也属于弗兰德。

[240] 彼得·贝诺瓦(peter benoit):比利时的弗拉芒人,19世纪著名作曲家。

[241] 德语中的国防军就是由防御[wehr(en)]和力量(acht)两个词合成的。

[242] 德语中名词和代词有不同的格位,名词前面的冠词会有相应变化。

[243] 弗拉芒人与德国人都属于日耳曼族。

[244] 均为比利时西弗兰德地区的地名。

[245] 扎拉·蕾安达(zarah leander):瑞典女影星,在1937年的德国电影《哈巴涅拉舞》中担任女主演。电影的主题曲就是《风儿给我唱了首歌》。

[246] 尼禄为古罗马著名暴君,自诩为诗人,多次登台演出。前文的里拉琴(lyra)是诗人的标志。

[247] 《电影世界》(céonde ):法国著名电影杂志。

[248] 斯泰因·斯特略福斯(stijn streuvels):比利时20世纪重要自然主义作家的笔名。下文中的《弗拉克斯之乡》是他最畅销的作品。

[249] 惠泽(houzee):这是在纳粹时代流行于亲纳粹弗拉芒人之间的一句问候语,字面意思是“爱大海”。

[250] 波尔姆斯:奥古斯特·波尔姆斯(augt bors),比利时著名政治家,一生为弗兰德斯独立奔走,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与德国占领军合作过,战后被处死。

[251] 赫佐(uze):比利时啤酒品牌。

[252] 指一战期间在比利时呼吁弗兰德斯独立的人士。

[253] 叙利尔·费夏福(cyriel verschaeve):比利时的教士,支持弗拉芒独立运动,在二战中曾与德国占领军合作。

[254] 经典标准(kanon)和加农炮(kanone)发音相近,后者又被用来暗指男性的性器官。

[255] 圣哲罗姆(st jero):早期基督教拉丁教父,圣经学者。

[256] 恩内斯特·克莱斯(ernest ces):比利时20世纪重要的弗拉芒语作家。

[257] 尼古拉斯·赞尼金(nias zannek):在1323-1328年间的弗兰德农民起义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258] 保罗·凡·奥斯特泰因(paul van ostaijen):比利时20世纪初现代派作家,三十二岁时英年早逝。

[259] 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17世纪荷兰著名肖像画家。

[260] 罗斯勒: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261] 杰克·伦敦(jack london):美国20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262] 原文中直接将中性冠词加在了原本阳性的名词狮子前。中文里没有这样的冠词,勉为其难,用“零”来指超越雌雄的名词。

[263] 斯塔夫·德·克莱尔克(staf de clercq):比利时的弗拉芒政治家,弗拉芒民族党的创始人之一,二战期间与纳粹合作。

[264] 此句中出现的三个外文词均为德语。

[265] 这两处的“夫人”,原文都用了德语“frau”。

[266] 卢克莱修(krez):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

[267] 微偏运动(clan):卢克莱修提出的概念,原子运动因为发生了微偏而脱离了原定轨道,带来了宇宙的变化。

[268] 飞侠哥顿(fsh gordon):美国1936年上映的同名科幻电影中的主人公。前文提到的冷酷明是该片中的反派角色。

[269] 拉科代尔(rdaire):19世纪法国著名传道士、神学家,传奇式的演说家,在革命后的法国复兴了多明我会。

[270] 拉梅内(nnais):19世纪法国天主教教士、哲学家,法国复辟时代重要思想家。

[271] 圣伯纳德(bernard of cirvaux):中世纪修道院院长,熙笃会领袖,神秘主义之父。

[272] 二战期间,纳粹为防止盟军登陆欧洲,从挪威到法国与西班牙边界修筑的军事设施。

[273] 楷体部分原文为法语。

[274] 卡尔梅克人(kalucks):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伏加尔河下游的蒙古部族,二战期间参与苏德战争。

[275] 拿破仑于1812年入侵俄罗斯,将士伤亡惨重而归。

[276] 德语原文为“ttenkuli”,是墨水和苦力两个词合成的。

[277] 库瓦西耶(urvoisien):法国知名白兰地酒。

[278] 各各他山(golgatha):《圣经》中记载,耶稣被钉在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上。

[279] 鲁内文(runen):古日耳曼族使用的符号文字,在2-14世纪大量用于石刻碑文。

[280] 卡尔·拉达茨(carl raddatz):1941年纳粹主拍的一部战争宣传片中的男主角。

[281] 奥丁神:北欧神话中的主神,也是发明鲁内文的诗歌之神。

[282] 科特赖克: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283] 希腊语中用来表示神对世人的慈悲之爱或世人对神的敬爱,是最高层次的一种爱。

[284] 超人(ubernsch):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概念,是人追求的高于人的目标。后被纳粹盗用。

[285] 阿尔布莱希特·罗登巴赫(albrecht rodenbach):19世纪弗拉芒作家,弗拉芒语文学复兴的代表,弗拉芒运动的象征。

[286] 葛茨·冯·贝尔利辛根(g&246;tz von berlichn):这个人名源自法兰克一个帝国骑士,也是歌德的著名戏剧作品的标题和剧中主人公的名字。

[287] 杰夫·凡·德·维勒(jef van de wiele):弗拉芒独立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在比利时被纳粹占领期间加入党卫军,积极拥护“大日耳曼族”构想。

[288] 托特组织(anisation todt):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发动组织劳动力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而建立的组织。

[289] 维斯·摩恩斯(wies oens):弗拉芒作家,弗拉芒独立运动的积极分子,在比利时被纳粹占领期间曾为纳粹在弗拉芒语电台承担宣传工作。

[290] 蓝脚鲣鸟(su nebouxii):生活在太平洋岛屿上的热带海鸟,脚蹼为粉蓝色。

[291] 修女泡芙(nonnenfurz):一种法国甜点。

[292] 康斯坦泽(konstanze)这个名字来源于“konstant”,就是“坚持、保持一致”的意思。

[293] 特洛普:扬·特洛普(jan toorop),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荷兰—印度尼西亚画家,风格多变。

[294] 阿尔诺·布列克(arno breker):德国20世纪著名雕塑家,加入过纳粹,为纳粹政府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雕塑,服务于纳粹的政治宣传。当时被称为德国最重要的雕塑家。

[295] 胡德伦(gudrun):罗登巴赫同名诗体剧的同名主人公。

[296] 《弗拉芒之狮》是19世纪著名弗拉芒语作家享德里克·康西安斯(hendrik nscience)讲述金马刺战役的经典小说,玛赫特尔德(achteld)是书中弗拉芒伯爵的女儿。

[297] 1939年上映的德国歌舞剧,玛丽卡·略可(arika r&246;kk)是剧中女主角。

[298] 皮杰·贝尔(pietje bell):荷兰作家克里斯·冯·阿布库德(chris van abkoude)于1914-1936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小说的主人公。

[299] 鲁瑟拉勒(roeser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300] 弗尔内(veurn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小城。

[301] 根据《创世记》的说法,亚伯拉罕找到一只公羊,用它代替自己的儿子献祭给耶和华。

[302] 奥尔格·柯尔柏( kolb):德国著名现代雕塑家,成名于20世纪20年代,在纳粹时代也得到重视,但没有和纳粹合作过。

[303] 《亚松塔》是柯尔柏于1921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为一位少女的全身像。

[304] 喀琅施塔得(kronenstadt):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城市,坐落于芬兰湾口的科特林岛上,是军事要塞。名字按德语有“王冠之城”的意思。

[305] 布良斯克(brjansk):俄罗斯城市,在莫斯科西南。

[306] 铁木辛哥(tioschenko):苏联元帅。

[307] 曼纳海姆: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carl gtaf eil annerhei),芬兰总统、男爵、军人,在二战期间担任国防军总司令。

[308] 列昂·德黑勒(léon degrelle):比利时将领,瓦隆区领袖,在二战中参加了纳粹的党卫军武装师。

[309] 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美国20世纪著名电影演员、舞蹈演员和歌手。他和下文中提到的金杰·罗杰斯(gr rors)在30年代合作出演了许多经典歌舞剧。

[310] 按法语发音,路易斯(louis)即路易。法国波旁王朝多位国王都以路易为名。

[311] 赫尔拉德·瓦尔夏普(rard walschap):比利时20世纪著名的弗拉芒语作家。

[312] 黑人的宗教歌曲,最早流行于美国黑奴中,描述了摩西跟随上帝的故事。

[313]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20世纪最著名的黑人爵士乐音乐家。

[314] 艾丽丝·纳雯(alice nahon):20世纪初比利时诗人。

[315] 卡罗尔·冯·德·乌斯泰纳(karel van de woestijne):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杰出的弗拉芒语诗人。

[316] 古尔布兰森(gulbranssen):挪威20世纪小说家。

[317] 约翰·科尼特尔(john knittel):瑞士20世纪作家。

[318] 低地语(dietsch):比利时和荷兰这两个低地国家中的方言,接近德语中的德国西部方言(低地德语)。

[319] 赫尔弗(herve)是比利时的一座小城,当地出产的奶酪散发臭味。

[320] 卡门贝尔(cabert):产自法国诺曼底的奶酪。

[321] 佩尔梅克:康斯坦特·佩尔梅克(nstant perke),比利时20世纪重要画家、雕塑家,被认为是弗拉芒表现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

[322] 弗里茨·冯·德·贝尔歇(frits van den berghe):比利时20世纪画家,通常被归于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流派。

[323] 古斯特·德·斯梅特(gt de st):比利时20世纪画家,他与前两者并列为表现主义流派代表画家。

[324] 二战爆发后,德国先在西边以闪电战进攻英、法、比、荷、卢等国,没有攻下英国;在1941年6月开始进攻苏联,所以是在东西两条战线上作战。高加索代指苏联。

[325] 伊尔泽·维尔纳(ilse werner):德荷混血的歌唱家和演员。她成名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酬军演唱会》是她的代表作,是二战期间最受欢迎的纳粹宣传电影之一。

[326] 《里斯特男爵》(lord lister ):源自德国20世纪初的系列通俗犯罪小说,非常流行。二三十年代有荷兰作家续写这个系列,流行于低地国家。

[327] 梅塞施密特(sserschitt):著名德国飞机制造商,二战期间为纳粹德国制造了大量出色的战斗机。

[328] 莫扎特的名。

[329] 俄罗斯村庄名。俄罗斯有多个村庄都是这个名字。

[330] 一种啤酒种类,其中淡色麦芽成分很高。在英、法、爱尔兰都有酿造。

[331] 皮埃尔·诺索姆博(pierre nothob):比利时作家与右翼政治家,一度亲近法西斯。他在一战期间推动了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大比利时运动。

[332] 卡尔东·德·维亚尔(carton de wiart):比利时政治家,一战期间任司法大臣,后曾出任首相。

[333] 《布拉班特之歌》( braban&231;onne ):比利时国歌,歌名源自神圣罗马帝国成员布拉班特公国。

[334] 德·布洛克威尔(de broeville):比利时政治家,一战期间任战争部部长,但是随政府流亡法国,曾两次出任首相。

[335] 布永的戈弗雷(gottfried von bouillon):下洛林公爵、布永伯爵、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将领。

[336] 鲍德温二世是参加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和占领耶路撒冷的弗兰德伯爵。带斧子的鲍德温是他的儿子。鲍德温一世是参加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弗兰德伯爵,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称帝,后被保加利亚国王打败,囚禁于阿德里安堡。

[337] 默西尔(rcier):比利时梅赫伦市的红衣主教,在一战期间领导比利时人民反抗德国入侵,他反对弗兰德独立运动,坚持要求比利时使用法语。

[338] 默西尔(rcier)和法语中的“感谢”(rci)发音相近,父亲在这里讽刺拥护法语特权的主教。

[339] 克列孟梭(clenceau):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人称“法兰西之虎”,在一战期间是坚定的主战派,一战后代表法国参加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